当前位置:

一家之言:海港申花输球尴尬,亚冠改制或成鸡肋。

来源:24直播网

作为中超联赛的冠、亚军,上海双雄海港和申花近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确实令人扼腕叹息。他们的客场大败,被淘汰出本赛季的亚冠,这一结果无疑招致了众多球迷的批评。这种“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效应再次显现,但其中也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无奈。

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和立场来看,海港和申花能在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然而,以现在中超球队的战力和财力来看,对冠军抱有野心显然是不现实的。竞技层面固然要追求卓越,但足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竞技。

中超联赛的现状和俱乐部的实力,多年来球迷们都有目共睹。扯“亚冠是为国争光”这个伪命题进行道德绑架的,纯属无谓之举。在法理上,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为国争光”。踢得好与不好,技术分是否被其他联赛赶超,这些起起伏伏的主体都是中超。而中超其实就是一个商业单元,与意甲、德甲、西甲等联赛无异。

如今亚冠已经没有了外援限制,有钱的俱乐部可以堆砌出全外援全首发阵容,但这样的产出与中国新质生产力企业汇聚全球贤才的产出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虚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且耗费巨大。因此,中超俱乐部在亚冠精英联赛中无缘八强,也并非完全令人意外。

对于亚冠这样的赛事,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是个消耗巨大的绞肉机,比鸡肋更为棘手。参加亚冠的原因并非以“亚冠预选赛”的定义出现,而是亚足联抓取各会员联赛的领先者参与其商业赛事。球队是被动性参加,对于这样的赛事,中超球队可谓是冷暖自知。

经济层面上看,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能拿到的奖金并不算丰厚,相对于中超顶级俱乐部的工资支出占比甚微。与国际米兰等欧洲豪门相比,进入欧冠八强的奖金是其工资支出的半数以上,这才是人家愿意三线作战的驱动力所在。多线作战的风险很大,涉及球队阵容厚度、轮换制、伤病情况等诸多实际问题。

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有能力、有水平的球员已经不多,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因素,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如今日韩的替补球员就能与我们的一线球队一较高下。对于具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这是一个不需要过多探讨的问题。俱乐部只需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无需理会那些执着于“在亚冠为国争光”的要求者。

尤其是那些总提及“恒大”的伪球迷,那家已经从中国足球版图中消失的俱乐部,其背后的故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中超最直白的现状就是每赛季前的“欠薪大览”,大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因此,亚冠名额的减少对部分俱乐部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

如今的中超有能力参与“外战”吗?或许答案并不乐观。所以现在的亚冠或许并不是什么鸡肋,而只是个“鸡屁股”。这或许就是当下中超最真实的写照吧!